执粮心深耕沃土 秉党心奉献家国

发布时间: 2025-08-04

  近日,中宣部授予徐淙祥同志“时代楷模”称号,褒扬他是“忠实践行‘多种粮、种好粮’嘱托的优秀代表”,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。“民以食为天”这句千年古训道出了粮食在人类文明中的核心地位。粮食安全不仅关乎到每个人的生存需求,更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,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支撑,需要一代代人民和粮食工作者接续奋斗、久久为功。

  “粮心”二字,是粮食生产的初心与良心,亦是种粮人的匠心与恒心。时代楷模、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,用50余载光阴、50余本笔记,书写了从“老把式”迈向“大国农匠”的传奇。这传奇背后,是一位老农扎根泥土、钻研农业科技的赤热情怀,更是一位共产党员振兴种业、矢志报国的使命担当。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徐淙祥同志不懈奋进的精神风貌,全社会更应倍加珍惜新时代农民深耕沃野、筑牢粮安根基的劳动成果。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奉献力量。

  守护耕地红线,责任在肩,人人都是践行点滴行动的“主力军”。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。18亿亩耕地是红线,是战略底线,更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:“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,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。”这段话并非少数人的“任务指标”,而是全体民众的“肩头担子”。农民当以深耕细作、科学轮作,珍惜沃土,防止“非农化”、“非粮化”。市民当以厉行节约、杜绝浪费,积极监督违法占用、破坏耕地行为。学生当以爱粮节粮为荣、树立土地保护意识,争做守护粮安的“后备军”。当“责任在肩”化作“点滴行动”,当“人人参与”凝聚成“磅礴合力”,守护耕地红线便不再是口号,而是融入民族血脉的自觉担当。

  助力科技兴农,智慧添翼,人人都是推动节粮减损的“排头兵”。“科技+”农业是现代农业的“新把式”,迎头赶上发达国家亩产,科技赋能农业是必经之路。徐淙祥同志扎根田间50余年,通过逐年选育,钻研种子“芯片”,推出多个高产新品种。借助北斗导航播种机、自动喷灌机等设备降低生产成本,提升农业效益。将良种、良法、良机带进“千家万户”,让人人都成为科技兴农的参与者、智慧农田的践行者。面向未来,农业科研人员应持续研发技术、提升良种,农技专家积极普及智农、传授技术,农业企业不断优化管理、减少损耗,科技兴农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,而是全民共同的目标。以智慧赋能农业,以行动减少损耗,让每一粒粮都物尽其用,为端稳“中国饭碗”提供坚实支撑。

  守护大国粮仓,久久为功,人人都是共筑粮安防线的“急先锋”。徐淙祥同志作为新时代农民典范,不仅展现了“老把式”“土专家”的技艺,更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党性作风。他牢记嘱托,善用农技,带领年轻一辈投身“三农”建设,为乡村振兴注入“源头活水”,有力体现了共产党员奋进新征程、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担当。然而,守护大国粮仓不仅需要国家顶层设计,更需要全社会勠力同心,形成勤俭节约良好风尚。这与中央八项规定倡导的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精神高度契合。从田间到餐桌,从生产到消费,节粮减损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。这既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实践,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。各行各业当以"功成不必在我"的境界和"功成必定有我"的担当,奋力谱写新时代守护粮食安全新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