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全国夏粮“成绩单”公布:总产量达到2994.8亿斤。作为夏粮播种面积全国第二的山东省,2025年夏粮单产水平、总产增量跃居全国第一,连续3年实现面积、单产、总产“三增”。
在这些成绩背后,节粮减损对粮仓稳固发挥了巨大作用,同时也要看到,节粮减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,下一步,如何提升这块“隐形增量”,依然任重道远。
近年来,“节约粮食即增产,减少损耗即增效”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。从田间到餐桌,全链条节粮减损的探索已经全面铺开。各地在生产、收获、仓储、加工、消费等多个环节,不断探索节粮减损的巧招、妙招。
通过搭建遥感监测平台和病虫害测报网络,可以实时监测、有效预警气象灾害及病虫害,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灾害损失。装载了北斗导航系统和AI视觉识别系统之后的收获机,不仅可以实现无人驾驶,还能自动规划最优收割路径,并实时调整割台高度,机收损耗率大大降低。据了解,2024年,山东小麦、玉米机损率分别降至0.81%和1.57%,同比降低0.18和0.06个百分点,机收减损量相当于粮食增产1.29亿斤。
各地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,加强粮食产后服务指导,为农户提供清理、烘干、储存、加工、销售为主的社会化、专业化服务,解决“晒粮难”“储粮难”“卖粮难”等问题,减少粮食霉变、抛洒,促进粮食产后减损。
粮食加工工艺也在不断改进,大幅提升了粮食的损耗。传统的小麦加工成面粉,副产物只有麸皮。如今,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,使得小麦经过精深加工后变身成谷朊粉、膳食纤维、蛋白肽等十大类600多种产品,真正“吃干榨净”了每一粒小麦,极大提升了粮食的利用率。
延长粮食加工、消费产业链条,加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既能减少粮食损耗,也能给农民带来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。夏津县的发达面粉集团,从事面粉加工30年。最近几年,企业从面粉生产向食品加工转型。从面粉车间到食品车间,只需要一根密闭管道,就能完成面粉运输,大大降低了面粉在包装、运输等环节的损耗。
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”,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近年来,落实“光盘行动”成为全社会共识。在粮食消费环节,随着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法规出台,明确了餐饮服务提供者、单位、个人等主体的责任,对浪费行为设定约束性条款,形成了法律层面的刚性约束。与此同时,还需以文化浸润厚植节约理念,以教育引导培育行为自觉,以实践转化推动习惯养成,让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蔚然成风。